1、中国的遥感技术从70年代起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到目前的实用化和国际化阶段,具体表现在具备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化能力和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使其走向世界的国际化能力。 1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国家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2、遥感技术正朝着定量化、智能化、动向化、网络化、适用化等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来遥感技术在各个方面获取了宽泛的应用,从抗洪救灾到遥感在检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上的应用,全领土地资源的检查等方面愈来愈多的应用到遥感技术,此后,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也将愈来愈广。
3、随后,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2013年,高分一号卫星升空,我国开始拥有自主高分遥感卫星。2014年,高分二号成功发射,我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
4、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是应用某种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探测目标,从远处感测并记录目标的特征信息,经过传输、处理、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并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5、国际上,微波大气遥感技术正朝着集成化、模块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如美国的微型卫星和纳卫星技术,这提高了发射频率和周期。中国致力于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制定了发展策略,包括突出重点、发展必要性以及跨越式创新。
1、遥感是一种不需要直接接触而能够探测和识别目标的技术,在生活中用照相机摄像留念就是最普通的遥感。在飞机上对地面物体拍摄航空相片,使遥感在军事侦察、农业生产、石油勘探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
2、遥感卫星,这一高科技的天眼,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地球地图,揭示了我们无法直接触及的多领域信息,强大的功能犹如一个全能的助手,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3、遥感用于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据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和结构异常在遥感数字图上的记录,通过光谱增强和模式识别,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就可以实施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当然还有其他领域的监测,例如:土地利用监测,地表温度监测、建设用地监测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3月22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中国官方声称3月5日发射的“遥感卫星九号”主要目的是用于科学实验等民用领域,但其分析表明,该卫星可能具备海上监视的军用任务。中国媒体提到,卫星将参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活动,这些功能或许确实存在。
台湾的华卫二号卫星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它作为海洋监控卫星的一员,为台湾提供了对海洋活动的监控能力。此外,据报道,中国的“遥感卫星九号”也具备类似的监控性能,这意味着中国也在利用此类卫星技术来监控海洋,这在国际安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空军发射了第九颗天基洲际导弹预警系统卫星SBIRS GEO-3,将洲际导弹发射后的预警速度提高到了惊人的3秒钟;美陆军也发射了新一代近地侦察Kestrel Eye 2M卫星,情报侦查局也发射了海军海洋监视系统第八颗卫星Intruder 8和系列侦察卫星NROL-4NROL-5NROL-76,占据了世界军用卫星的绝对制霸地位。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